日前,学院组织学生自愿签定“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大学生诚信承诺书”,拉开学院推进大学诚信文化建设的帷幕。这一举措经中央、省级多家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昨日,《南方日报》发表瞿明光先生的评论文章,再度为大学生建诚信档案叫好——
为大学生建诚信档案叫好
瞿明光(南方日报02.26)
广东某高校近万名学生近日在 “大学生诚信承诺书”上签名,并郑重宣誓,“做诚信人、说诚信话、做诚信事”宣誓之后,学生们就接过诚信承诺书签下重重的一笔。在这份协议书上记者看到,涉及的内容还真不少,学生要“严谨为学,要考试不舞弊,不剽窃他人学习成果;不蓄意拖欠学费;要诚信就业,不出具虚假材料,不随意毁约等”。学生所有在校的记录都要做到诚实守信,并接受学校的监督,还将在网上可查。
缺诚失信就像是流行病,从社会刮到校园,大学生诚信的缺失已非个别现象,有的大学生毕业几年后依然不还助学贷款,有的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意向协议书后,毁起约来告都不告诉用人单位一声,至于考试作弊的大学生更是比比皆是。面对一些大学生对“诚信”的淡漠,广州某高校率先在全国高校中给在校大学生建立“诚信档案”无可厚非,我举双手赞成。
作为一种新的公平教育,诚信档案能有效制约学生的不诚信行为,加大不诚信者的“成本”,对大学生们的学习和做人都有很好的制约作用。当然,对于诚实守信的大学生而言,自然不用担心诚信档案对自己的今后的求职与发展有何不利的影响,反而因有了诚信档案,用人单位轻点鼠标就会对自己知根知底,会使今后求职少费一些口舌去证明自己。相反,那些缺诚失信的大学生求职时就再也难以夸夸其谈了。这将极大地方便用人单位选拔合适的良才,降低风险,节省费用,对企业而言自然而然是利好。而且,当大学生们得知自己平时的学习、生活表现都将记录在案,并会影响到今后的择业时,谁还敢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而缺诚失信呢?可以说,给大学生建立诚信档案,就犹如给大学生们头上套一个无形的紧箍咒,会迫使在校大学生们更加勤奋学习,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
总之,大学全面推进诚信教育和建立大学生的诚信档案,供用人单位参考,是高校主动接受社会综合评价教育质量的有益尝试。该项制度颇值得推广,在实践在应不断地完善,并在实施过程中注意档案内容的绝对真实,对于涉及到大学生个人隐私的还得加以保护。诚如是,诚信档案无论是对企业而言还是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个双赢的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