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来自安徽、广西、河北、北京和广州的五位残疾作家创作作品为主题的金苹果“飞越星空”系列作品研讨会于4月16日在我院举行。研讨会的主人公是来自国内不同地区的残疾作家,他们分别是安徽的李东、广西的黄任锋、河北的东野长铮、北京的秦泽忠和广州的程安元,他们参加研讨的作品分别是《品味平淡》、《第三种光芒》、《思考的代价》、《阿Q的方针》和《生命的境界》。

这五位残疾作家原都是身残志坚的有为青年,他们参加了广州市伤残人文学创作服务中心中文大专班的函授学习,在我院中文系教授吕奎文老师的培养下,经过十多年的顽强拼搏,克服残障与世俗的偏见,狭路闯出了施展才华的新天地。李东业余自学掌握了8门外语,创办李东外语学校家庭;黄任锋在1991年举行“轮椅千里海疆行”,走三千里路签售三千本诗集;程安元原本是一个“不计报酬,累死累活的干,从不言辛苦,仿佛生命在天堂的精神家园的飞行员”……

据悉,这次研讨会由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中国残联宣文部、中国肢残人协会、广东省残联、广州市残联、广东批评家协会、广东作家协会文学院、广东写作协会和金苹果艺术写作服务中心等单位主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承办。广东省残联理事长郭德勤、《南方日报》社长范以锦、学院党委副书记黄晋生、广州市残联理事长宋卓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易准,原广东作家协会党组书记蔡运桂、原《南方周末》主编赖海晏、著名评论家、我院中文系教授郭小东,作家协会文学院院长伊始等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链接资料:

吕老师扶我重新站起来

★程安元

1988年10月,突于其来的变故,把我推倒在床上。不惑之年身残失业,原先从事的飞机驾驶工作,现在不得不含泪挥手告别了。从杂志上我看到广东省民族学院中文系吕奎文教授帮助残疾人重树自尊、自强、自立的感人事迹,便鼓起勇气拨通了他的电话。吕老师陌生却又热忱,平淡却又真切的话语,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我倾诉自己的苦闷之后没几天,就收到了吕教授寄来的包裹。拆开包裹,里面是《现代汉语》、《唐诗三百首》、《美学范例》和他撰写的报告文学集《苦难的背后》等书籍。我明白吕老师是在引导我走出失落的泥潭,开辟新的生活空间。

于是,我试着学习写作,握笔杆子如负千斤,爬格子比上天还难。努力了五六年,求其道仍不得其法,连自己都觉得力不从心了,可吕老师没有灰心,更没有唾弃我这块朽木,仍然尽力在知识领域里为我寻找催化剂。

在1993年成人高考前,他亲自送来为我代交了报名费的成人准考证。我揣着老师的一腔爱心,参加了考试。

大概因为第一次参加成人高考,许多残疾人临阵退缩了,致使生源严重不足,吕老师与同事们东奔西走努力了近6年的为残疾人办学的计划流产了。

吕老师并没有怪残疾人为什么胆怯,也没有责备他代交报名费没有去考的二十几位残疾人,更没有吝惜白白扔进水里的报名费,而是坚持不懈地迎难而上。1996年,他终于办起了全国第一家残疾人免费中文大专班。

然而,到课的学生一天天在流失、减少。吕老师为了弄清学生旷课的原因心急如焚。开始以为是教室从一楼搬到二楼,进教室须经三十几个台阶,学生有困难。他一声不响地测量了楼梯的尺寸,自己出钱把楼梯改成了无障碍斜道,解决了轮椅学生进教室的困难。

当得知一些学生是因必须参加成人高考,公共课考试合格后,才能获得学历而产生畏难情绪时,吕老师把好不容易筹集了三年十分紧张的资金,抽出一部分,为报考的学生购买了全套的复习资料,利用暑假期间请老师为同学们补课。经辅导,参加成人考试的学生合格了八人,喜悦之情又飞上了吕教授的脸庞。

如今,他又用残联支援的三千元钱,办起了残疾人艺术研究中心。在挂满名人字画、摆满名人著作、放满残疾学生雕塑作品的艺术中心里,仿佛可以看到了一轮载满希望的太阳正冉冉升起。 (《羊城晚报》2000年9月23日)